- 胡晓伟;石腾跃;于璐;毛科俊;
共享自动驾驶汽车是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其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影响用户使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剖析。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引入感知风险、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三个潜变量,构建了扩展技术接受度模型。然后将扩展技术接受度模型的潜变量、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和出行方式属性变量整合到多项Logit模型,构建混合选择模型,并以用户选择共享自动驾驶汽车出行的概率衡量用户使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意愿。最后基于SP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得到潜变量关系及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弹性分析研究关键因素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出行费用、感知易用性、等待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应的弹性值分别是0.0502、-0.0401、0.0385和-0.0350。本研究对相关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展和推广共享自动驾驶汽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1年03期 v.19;No.7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1K] [下载次数:1825 ] |[引用频次:58 ] - 杨省贵;杨蒙蒙;李月云;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旅客安全感知对乘机出行意愿的影响机理,考虑旅客个人安全意识和新冠肺炎疫情认知的前因影响及航班营服水平的调节作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55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们的安全意识越高越倾向于主动了解更多有关疫情的知识;对疫情认知越充分,人们感受到的安全性就越高;感知到的安全性越高,人们乘机出行的意愿就越强。(2)疫情状态下,个人安全意识对安全感知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新冠肺炎疫情认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安全感知;个人安全意识和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不能直接对乘机出行意愿产生影响,但可以通过安全感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乘机出行意愿。(3)提高旅客安全感知及航班营服水平客观上都可以促进旅客乘机出行意愿,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状态下,旅客乘机出行意愿更大程度受到安全感知的影响。
2021年03期 v.19;No.73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7K] [下载次数:1065 ] |[引用频次:30 ] - 贾洪飞;王楠;吴文静;
针对联程联运的衍生产品"行李直挂"服务的最优定价问题,在对比分析携带行李的旅客采用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出行链差异性的基础上,考虑出行路径的客观条件和包括旅客不舒适性感受、换乘心理负担在内的心理因素,从在乘与换乘两个阶段量化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旅客的出行广义费用,并综合考虑运输商的利润与行李直挂所带来的价值链增值,提出服务价格的双层规划优化模型。上层以价值链最大为目标,下层为城市群多方式交通系统的平衡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铁路与航空的旅客运价分别为0.45元/(人·km)与0.75元/(人·km),两种方式下的行李直挂运价分别取0.003 8元/(kg·km)与0.006 2元/(kg.km)时可以达到价值链的最大化。研究结果为推进城市群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2021年03期 v.19;No.73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8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3 ] - 邱小平;罗茂;谈艳俐;刘宇辰;
随"互联网+物流"产生的智能托盘,为带板运输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而目前对智能托盘应用价值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三级供应链中托盘共用为背景,构建智能托盘与传统托盘混合共用的闭环循环流通系统,将循环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建立系统总成本和效益测算模型,分别以传统托盘返还率、损坏率和智能托盘损坏率为随机变量测算系统总成本与效益。测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托盘的在途丢失和周转效率,使用智能托盘能更有效地降低系统总成本并提升效益,传统托盘的适量损坏并不会提高系统总成本,而智能托盘的损坏与系统总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智能托盘的使用将提升托盘共用系统的稳定性。
2021年03期 v.19;No.73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8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 户佐安;翁雨琳;袁涛;薛锋;
为解决当前铁路客运需求的持续增加与铁路客运站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提出以站城融合理念为导向的铁路客运站选址方法,以此推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高品质铁路客运站的建设。旅客在多种出行方式中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选择概率,会随着铁路客运站与出行小区之间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基于此,改进传统Logit效用函数,分析旅客在出行小区到铁路客运站这段旅程中对于轨道交通的选择概率。以旅客出行总费用以及铁路客运站选址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具有地理限制和多项约束条件的连续型选址模型,同时设计迭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算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选址模型为铁路客运站的站址选择提供新了思路,并为推进TOD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站城规划同步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2021年03期 v.19;No.73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0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8 ] - 陈韬;田方晓;任瑞银;申宏楠;谢恩雨;
高速铁路线网能力研究对满足客运需求、优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和分析高速铁路线网能力利用技术特征、国内外高速铁路线网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线网在线网能力内涵、计算方法、协调评估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以满足高速铁路线网能力利用特性为目标,构建包含高铁线网运能利用机理、满足服务质量水平的高铁线网运能计算方法、高铁线网运能协调原理与评估方法、高铁线网能力利用仿真技术研究的高速铁路线网能力优化理论与方法体系,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3期 v.19;No.73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9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7 ] - 霍豪;郑长江;沈金星;
为提高公交行程时间预测的准确性,提升公交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出了一种公交车站点停靠时间预测模型。在考虑上下车人数、在车人数和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公交停靠时间的影响下,采用训练集样本预筛选操作,分析样本筛选过程中不同抽样率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比较基于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在预测精度上的差异。选取佛山市301路公交线中有代表性的10个站点,用以检验基于近邻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分析不同站点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决定系数为0.4255,均方根误差为9.4737,且计算时间与不进行预筛选时相比,降低约40%。训练集数据的预筛选过程可以缩短模型的计算时间并且降低预测误差,而基于线性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比基于其他核函数的预测效果更好。
2021年03期 v.19;No.73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6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12 ] - 赵夕涵;甘蜜;田昀翊;姚竹;
在重大应急突发事件下,当物资配送效率发生变化时,容易引起公众对物资缺乏的恐慌心理,在此背景下从用户感知出发,研究我国应急突发事件下的物流效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国消费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用户感知真实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用户感知情况下影响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对用户评价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户对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评价持负面态度,这是由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购物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购物种类供给不足以及物流的延迟发货等导致的,因此应加强应急事件下的物流处理能力和相关物流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导致负面评价的关键要素。
2021年03期 v.19;No.73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3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6 ] - 苏毅;曾艳华;
分岔隧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地下互通中,但当前对分岔隧道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探究分岔隧道火灾的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FDS (Fire Dynamic Simulator)研究了火源位置与分岔角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火源在分岔点之后时,分岔隧道临界风速与单管直线隧道的临界风速相比差距不大。当火源在分岔点之前时,单管直线隧道的无量纲临界风速是分岔隧道的23%~37%,分岔隧道临界风速与单管直线隧道差异巨大;相同分岔角度下无量纲临界风速随着火源与分岔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幅度为0.24Q~(*1/3)。当火源在分岔点之前时,分岔角度与火源位置对临界风速的影响不大,不同分岔角度与火源位置下无量纲临界风速的最大差值为0.06Q~(*1/3)。通过量纲分析与线性拟合得到了分岔隧道临界风速计算模型,能为隧道通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03期 v.19;No.73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6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1 ] - 王卉;蒋鑫;付用国;胡津铭;古含焱;邱延峻;
为明确塑料排水板与粉喷桩综合处治软土地基拓宽路堤的效果及其力学机理,以粉喷桩作为过渡区,通过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新路堤填筑期间旧路基面竖向位移、新旧路基拼接处地基水平位移和地基超孔隙水压的分布,以及新路基工后新旧路基面的沉降变化,讨论了塑料排水板和粉喷桩综合处治时粉喷桩过渡区范围的适宜值。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基拓宽路堤的设计优化提供科学指导。
2021年03期 v.19;No.73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4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 呼枭;
大准铁路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煤炭需求的增长,大准铁路常年处于满负荷运输状态。为了进一步释放大准线运输能力,亟须对线路中单线区段进行扩能改造。本文基于大准线线路特点,同时考虑实际运输需求,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限制大准线单线区段运输能力的关键区间。在此基础上,从增加具有万吨列车到发线的车站数量、增加万吨列车到发线数量、部分或全部区段进行增二线改造等多个角度提出扩能改造方案,以期为大准铁路即时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1年03期 v.19;No.73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1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9 ] - 李莎;姚富宏;涂家祺;王胜男;
高铁站是公共设施中高能源消耗的大型半封闭建筑。针对高铁站如何在满足乘客舒适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空调能耗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空调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基于Energy Plus平台的仿真模型;然后,结合多种传感器获取高铁站的室内外环境参数,并提取出室外温度、客流密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室内环境热舒适度、能耗七个影响空调系统控制状态的因素;最后,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以及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两类空调控制模型,以获取包含空调的设置温度、空调和热回收机的开启台数等参数的控制策略。同时使用Weighted-F_1、Accuracy、Mean Squared Error和R-Squared四个评价指标分别对两个模型控制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控制策略预测准确率最高能达到0.99,能有效实现高铁站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
2021年03期 v.19;No.73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2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8 ] - 汪雯文;薛锋;
为提高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的服务效率,针对枢纽间不同轨道交通系统,研究不同系统间的运能匹配和疏散能力。本文分析了综合枢纽的定位及功能,提出了铁路到发能力、枢纽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城轨疏散能力和枢纽设施设备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此进行了分时段运能匹配分析,识别出枢纽运能高峰期的瓶颈所在位置并提出优化建议。成都东客站实例分析表明,该站高峰期线路运能匹配度为0.79,匹配性较好,城轨线路疏散能力足够及时有效地疏散铁路客流;而枢纽设施设备运能匹配度为1.10,匹配性不佳,枢纽设施设备能力不足,影响了乘客集散效率,呈现出瓶颈现象。
2021年03期 v.19;No.73 1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9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13 ] - 刘谦;肖亮;
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规划设计为例,从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背景入手,通过对客流预测、交通场站设施规模测算、交通场站设施布局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综合交通枢纽中交通场站布局的一般流程。基于客流预测与场站规模初步测算,结合不同类型车流的车辆特征、组织特点以及各种车流间的联系,在江门站用地局促、进出界面单一、进出交通组织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了合理的场站设施布局。
2021年03期 v.19;No.73 12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1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 ] - 唐慧敏;谭雪;张小强;梁越;
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传统线性需求模型、多元logit需求模型与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需求模型进行对比,以铁路承运企业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首先,提取与集装箱运输需求相关的特征向量,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标定线性模型、多元logit模型参数和监督式学习方法训练LSTM神经网络。需求模型实验显示,与线性、多元logit模型相比,LSTM深度学习模型对集装箱运输需求的拟合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设计精英选择策略遗传算法结合LSTM网络的动态定价反馈机制求解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LSTM网络的铁路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能有效提升铁路货运企业收益。
2021年03期 v.19;No.73 13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3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19 ] <正>《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为季刊,每季末月20号出刊,主要关注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航海等各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相关创新理论方法研究。尤其鼓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领域热点的探索与创新,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强国、川藏铁路、碳中和与碳达峰、自动驾驶、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本刊采取双盲审方式审稿,审稿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稿件打分:(1)研究内容(参考国内高水平期刊):创新价值、方法先进性、论证充分性;(2)文字表达:论文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文献综述、研究动机与贡献、文字表述。本刊编辑部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投稿,力争在两周内完成一轮审稿(请及时查询),并给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2021年03期 v.19;No.73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