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涛;陈荣;郭晨;冯瑞芳;
针对动态环境下车辆路径问题,以最小化车辆数和配送里程、最大化载货率为目标,建立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云自适应遗传算法。针对车辆路径问题的特点,提出车辆分配链和配送货物顺序链的双链量子编码方法;针对遗传算法交叉和变异操作可能导致早熟收敛和后期多样性丢失的问题,利用云计算方法设计了云交叉算子和云变异算子,并进行操作,还提出改进的云自适应遗传算法。仿真调度算例验证了与其他算法相比较,所提算法能降低早熟概率和提高迭代搜索效率。
2015年03期 v.13;No.49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6 ] - 胡骥;刘艳;张艳;胡万欣;
为了描述和解释运输通道内客运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从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入手,探讨出行者潜在心理因素对出行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出行者出行的全过程,构建了出行决策的过程模型,概括出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各项潜在影响因素对出行结果的作用大小。最后,以成渝运输通道内三种出行方式为例,验证了各影响因素对出行选择行为的作用机理。
2015年03期 v.13;No.49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3 ] - 陈彦如;杨璐;魏朝恒;曾东红;
由于多分拣区产品存储优化决策是一类典型的NP难问题,求解较为困难,尤其当问题规模增大后,应用精确算法求解时间代价较高。考虑到微粒群技术在求解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的优势,本论文针对多分拣区产品存储优化设计了微粒群算法,并用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15年03期 v.13;No.49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 陈钢铁;帅斌;
当灾害发生后,高效地进行应急物资的调度,对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模型中考虑惩罚成本和应急配送成本,建立在需求不确定性条件下应急物资的调度模型;采用两个稳定性参数将现有模型转化为稳定性模型,然后利用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证明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如果要控制风险,当扰动变大时,则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以得到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的稳定性。
2015年03期 v.13;No.4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11 ] - 姜军;段进;陈沧杰;曹国华;
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是诸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研究通勤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取了影响通勤交通方式的主成分,并建立了小汽车、公交、慢行交通(步行+非机动车)出行比例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拟合关系式。通过拟合值与调查值的比较分析,发现拟合等式的平均误差都在5%以内。然后,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现状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对现状通勤交通方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影响机理的分析,研判了未来通勤交通方式出行比例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必要措施。本文研究对于理解通勤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并为未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015年03期 v.13;No.49 27-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10 ] - 张邢磊;付保明;
线形连续是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线形连续性评价是高速公路线形调整改善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选取单车车速差85MSR、单位速度相对差|RV|、车辆加速度|a|等评价指标,并将灰色理论引入到连续性评价中来,建立了线形连续性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同时,将模型运用于鹤岗高速相关路段,并与传统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是可靠的、准确的。
2015年03期 v.13;No.49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 唐延婧;宋丹;柳艳香;裴兴云;
贵州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通过适用于多雾多凝冻地区的分级预警划分,实现了对交通气象的信息监控。该系统的交通气象预报不仅在形式、内容、适用性上都有提高,还引入了精细、客观预报方法和集成了预报模型。作者通过对贵州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网的适用性讨论发现,结合贵州多雾多凝冻的天气气候,交通气象监测站重点布设在气象灾害隐患点;作者还以路面状况、路面温度、能见度为例讨论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应用。在系统初步应用中的问题主要为:交通气象监控站布设密度不够,维护还需要跟进,数据应用需挖掘;交通气象监控需发展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以及综合分级的预警方法;在交通气象预报方面监测资料运用不足,与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特点耦合不够。
2015年03期 v.13;No.49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14 ] - 代华凤;程文明;杨武成;
本文以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卸线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分析其作业过程,利用e M-plant仿真平台进行布局优化。通过建立代表6种布局的6个系统模型和改变模型参数,对不同模型不同参数下的运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到达集装箱分流比例与最优布局的潜在规律。
2015年03期 v.13;No.49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6 ] - 过利超;过秀成;费跃;姜晓红;
客运走廊主导交通方式的选择是都市区空间与交通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客运走廊运输系统的构建与交通设施的配置具有指导性作用。论文在分析交通方式选择决策主体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交通方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决策状态均衡程度偏好,提出了交通方式选择方案的变权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镇江都市区东翼客运走廊为例进行了模型应用。
2015年03期 v.13;No.4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 ] - 翟恭娟;
车站折返能力是指折返站在单位小时内能够折返的最大列车数。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受车站折返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行车密度的增加,车站折返能力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越大。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通常有多种折返方式,不同折返方式的折返能力不同。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站后折返作业,运用图解法绘制站后单线折返和站后双线折返作业的技术作业程序图,分析折返作业过程,并计算折返间隔时间及折返能力,得出在不同行车间隔条件下两种折返作业方式的使用选择。
2015年03期 v.13;No.4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23 ] - 李林恒;李宗平;李远辉;
城市快速路上匝道合流区是交通拥堵高发地区。作者分析了交通流崩溃现象与合流区交通拥堵现象的关系,并提出交通流崩溃事件的探测算法。利用交通流崩溃事件的发生概率模型,设计了合流区匝道交通量控制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论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2015年03期 v.13;No.4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7 ] - 吴建斌;李人宪;段艳文;
减振器内部流道尺寸、节流阀的开启时刻、开阀速度和最大开度等参数是影响减振器性能的关键。为了研究相关参数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以高速列车某型二系垂向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外部台架试验测量和内部流场三维动态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不同参数下阻尼力的变化曲线,得到了常通孔尺寸、节流阀开阀时刻、开阀速度和最大开度对阻尼特性曲线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减振器在不同运动速度下的外特性,获得了减振器运动速度与节流阀开启情况的关系,可为高速列车减振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15年03期 v.13;No.4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 孙凡松;张开冉;王若成;
道路交叉口位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最为常见的空间重叠区域,对换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出入口客流换乘方式比例分析和常规公交停靠站位置比选得到交叉口处的客流换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既有公交站优化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客流换乘规律建立了交叉口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最大排队长度的条件下,行人过街次数以及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行人的交通换乘存在着线性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换乘模型,求解出走行距离最短的方案,有利于提高交叉口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效率。
2015年03期 v.13;No.49 76-8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7 ] - 米均;张杨;
城市出行选择行为理论研究可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TDM)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城市出行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征,而前景理论更适合描述不确定环境下出行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在规定的到达时刻约束下,根据出行预留时间与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权重的期望出行成本参考点模型,建立了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构建不同类别出行者和不同出行预留时间场景下的算例,分别对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模型的出行方式选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在不同的出行预留时间场景下,对应不同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的权重参考点模型更符合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时的心理特征;其二,地铁方式因出行时间稳定受到更多出行者的选择。
2015年03期 v.13;No.49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629 ] |[引用频次:43 ] - 卢皓月;朱志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超长线路。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长度问题上常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强调,在讨论线路合理长度的时候应该注重其综合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交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种。本文综合分析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有关的交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效益为三者之和,将综合效益进行量化,寻求综合效益与线路长度的函数关系,建立符合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轨道交通线路合理长度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2015年03期 v.13;No.4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2 ] - 胡万欣;胡骥;刘艳;刘玉露;蒋晶尧;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的绿色低碳程度,基于绿色低碳的特性,以群决策可拓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构建了绿色低碳等级评价模型。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首先从综合运营指标、能源环境指标以及养护管理指标3个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然后用群决策可拓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接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高速公路绿色低碳等级。最后通过案例,以某段高速公路为例对其绿色低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绿色低碳评价问题。
2015年03期 v.13;No.49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10 ] - 薛长松;于小婉;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一方面对于提升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为权衡实施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利弊,本文以南京市龙蟠中路为例,通过对五种不同的信号控制策略下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的比较分析,在技术层面研究了公交单向协调控制下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5年03期 v.13;No.49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 周亚军;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产品退货已经成为双渠道供应链中影响市场需求和渠道间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考虑退货因素的条件下,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零售服务水平的最优策略问题。基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双渠道供应链,分别构建了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和服务决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渠道结构下产品退货率对各个参量的影响。
2015年03期 v.13;No.49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7 ] - 范伟康;韩宝睿;
目前,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而此前纽约、伦敦、东京、和首尔等世界级大城市先后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最为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看似平淡的时间节点,背后实则暗合世界产业波转移的大潮。本文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出发,分析世界大城市产业转移及交通拥堵的传递进程,描述了国内大城市产业转移及拥堵的传递规律,并总结发达国家相关经验措施,提出了一些应对当前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2015年03期 v.13;No.49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6 ] <正>《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是2002年经国家科委及闻家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联合批准,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是季刊,于每季末月20号出版。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2015年03期 v.13;No.49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